第七单元 文化升华篇
一、军国大事的北方基地
河套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推动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北方基地。五四运动时期,河套地区革命活动声势浩大,是北疆的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时期,河套人民支持西北军五原誓师,进军中原,摧毁了旧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抗日战争时糊,河套军民以河套阴山为屏障,与日寇殊死搏杀,保卫了中国大西北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河套军民举行了著名的“九一九起义”,以“绥远方式”推动了祖国大西北的迅速解放。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河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农牧互补的北国天堂
河套地区以水土丰饶久负盛名,在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更显巨大的优势和潜力。自清未民初以来,河套平原广开渠道,引黄灌溉,使农业生产更具规模;阴山之北高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牧业持继发展,与农商联系更加紧密,城镇相继兴起扩展,手工业、工业、商业和陆水交通日趋发达。这使河套地区超越古代单纯的农牧生产传统,虽现出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初步形成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工商结合的新格局,奠定河套文化彰显于世的社会经济基础。
三、特立一方的民风民俗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迁,河套地区自元代到清代形成了以蒙、回、汉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区,近代以来又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其中蒙古族主要居住在阴山之北高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牧业区,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和呼和浩特等城乡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的农业区。蒙回汉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广大河套地区,共处一个经济文化圈内,民族风俗礼仪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融合,有了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形成了共有的大气厚重、朴实无华包容诚信、淳朴进取的社会人文精神,成就了河套文化坚定的核心价值观。
四、乌拉特历史文化
乌拉特,蒙语为”能工巧匠“之意,原系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布尔海创建的一个部落,明代晚期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1633年归附后金(清)。清顺治五年(1648 年),清廷为奖励乌拉特部征战有功,将其分编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并西迁至河套北部阴山西段的乌拉山南北草原驻牧。因其集中了蒙古族最优秀的工匠艺人,加上特定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影响,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又创造了灿烂多姿、特色鲜明的乌拉特历史文化,成为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它主要包括社会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宗教祭祀文化三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