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善镜美——古代铜镜文化展
铜镜是指用铜、锡、铅等金属合金铸造的镜子。它是古人正衣冠、饰面容的生活用品。经考古发掘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年之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齐家文化,它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流行于春秋战国,鼎盛于汉代,繁荣于隋唐,衰落于金、元,最终随着明清时期玻璃镜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它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映照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内涵,透射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憧憬,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守护者”。今天,我们虽已无法在镜中透过千年的时光窥见自我,但却可以通过铜镜所蕴含的深刻价值感受古人于漫长的生命长河中仰望星空的那份赤子之心。
古拙简朴 精灵轻巧—早期铜镜
中国早期铜镜以圆形具钮为特点,并与古代西方流行的具柄镜一起构成了古代东西方两大铜镜系统。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考古发现的铜镜数量虽少,装饰简率,但却开启了中国铜镜纷繁世界的大门。
春秋战国之际,以礼乐重器盛行的青铜时代仿佛已行将没落,但轻巧精致且绚丽多姿的掌中物铜镜却悄然登上大雅之堂,并以小见大承袭着中国青铜铸造技术步入新的高峰。这一时期铜镜数量多,种类繁杂,镜形多为圆形,镜钮形式有弓形钮、镂空钮、弦纹钮等,镜背多饰几何纹、动物纹、人物图像等。纹饰表现技法也多样化,主要有浮雕、镂空雕、金银错等特种工艺镜。春秋战国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内容到形式奠定了中国铜镜辉煌发展的基础并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铸就了铜镜发展史上首个高峰期。
丰满奇异 自成一派—两汉铜镜
汉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融合的强盛时期,经济呈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金属铸造工艺也不断进步。铜镜是汉代铜铸造品中最多的产品,通过考古资料证实,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西汉早期,社会经济处于恢复阶段,铜镜多沿用战国晚期蟠螭纹镜部分样式;从西汉中期开始,草叶纹、星云纹、连弧纹、多乳禽兽纹开始盛行,并出现博局纹,纹饰布局规矩多样,有四分法、重圈分布法、分段分布法等,铭文成为铜镜装饰的主题或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铜镜铸造铭文的先河。西汉晚期至东汉,开始流行以神人神兽、历史故事等为主要题材的画像镜,体现了古人对铜镜本身的赞颂和对美好仙境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兼收并蓄 气象万千—隋唐铜镜
隋唐时期社会生产进步,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丝路贸易往来频繁,使得多国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在这里交织汇聚,铜镜的工艺技术和装饰造型也随之有了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唐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铜镜一改两汉时期图案纹样的古朴、规矩,形成了浪漫豪放的风格。形制上,打破单一的圆形,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方形、亚字形等造型。纹饰上,偏重于自然写实和人物故事, 内容丰富多彩。镜背常见图案有四神十二生肖、瑞兽葡萄、瑞兽鸾鸟、人物故事、盘龙和八卦镜等,纹饰图案不仅华美绚丽,丰富多姿,而且极具生活气息,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又融入了国外的艺术精华,充分展示了盛唐高超的艺术水平,彰显了唐镜极具魅力的时代特点。
朴秀兼具 清新脱俗—宋辽金铜镜
在铜镜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宋辽金时期当是一波绚丽多姿的浪花。纵观宋辽金铜镜的发展历史,既传承了中原文化,又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征。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后,唐代绚丽华贵的艺术思想开始逐渐被宋代文人宁静恬适的艺术情趣所取代,开始转向民间艺术风格。在铜镜装饰纹样上,宋代铜镜多饰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花鸟鱼虫,以及当时人们喜闻乐道的各种人物故事。宋代铜镜装饰纹样呈现的写实倾向,成为其区别于汉唐铜镜的一个重要特征。辽金作为与北宋、南宋同时并存但异地相处的族群,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其文化艺术也开始交融发展,宋镜的装饰题材及构图布局大体可以看作是辽金铜镜制作的范本。
遗风余韵 荡气回肠—元明清铜镜
历史发展到元明清时期,铜镜文化开始呈江河日下之势。这一时期铜镜只在明代有过短暂的繁荣,清代便被玻璃镜所取代。元明清时期的铜镜工艺与纹饰基本是宋辽金铜镜的延续,但是铜镜的宗教性日益减弱,实用性、民俗性成为常态,常见有多宝镜、吉语镜等。元代的梵文咒语镜、明代的八宝和杂宝图案镜以及清代的仿古镜,成为铜镜发展历史的最后篇章。
西方古代镜文化
约8000年前,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先民用黑曜石手工打磨出最早的镜子,开启了西方制镜的历史;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用铜抛光工艺制造的镜子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和埃及;在距今4000年前后,中国和印度开始使用青铜制造镜子。久远的制镜历史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风貌,向我们传递出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信号。随后,在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下,镜子作为一种常见物品逐渐开始在东西方之间流通,或贡品、或商品、亦或是精神世界的象征,方寸之间都蕴含着无穷魅力。